新课程 新课程杂志社
欢迎访问新课程杂志社官网!

您所在的位置:通知公告

小议太原交通
http://www.chinaxinkecheng.cn       点击:511

        来并5年有余,对她谈不上有多么的熟悉,但大街小巷、风土人情略知一二。其中太原的交通应该算是来并之后,对自己印象较深的一个了,今天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眼中的太原交通。
        很多人一提太原交通,就会联想到一个字——“堵”。的确,太原由于市中心过于集中,交通主干道堵车十分严重,不过,咱是个穷人,“四轮”时代还只是个梦想,在太原陪伴我四年之久的只是个“二轮”。“堵”对于我的“二轮”而言,其实并无大碍。你堵你的,我骑我的,大不了搬着车子上了人行道,照骑不误!论起交通来对“二轮”影响大的应该是红绿灯了,它才是“二轮”唯一的“堵”。
      “红灯停,绿灯行”,从小就有老师在教导我。可说实话,那时候还真不知道这“红灯”和“绿灯”是什么样子。但这并不妨碍它已经映在了脑海中。太原的红绿灯很多,几乎逢路口就有。在红绿灯起作用的时候,交通协管员也常进入我们的视线,在交通特别混乱的路口还会有交警“伺候”。“红绿灯”“交通协管”“交警”可谓是“三位一体”,可就是这样的三位一体给人感觉交通还是很乱。我想骑自行车上班的同事们应该深有体会:红灯明明亮着,可就有人左看看、右看看,瞅准了机会,“嗖”的一下就过去了。看着还眼红。好!这个时候灯变了,可面对自己的还是红的,右边的人开始左转了。但这又何妨,人群“刷”的一下就涌入了路中央。当然,这时候也会有人瞅准机会飞奔而去。大多数人的眼睛都紧紧地盯着左边的红绿灯。好!绿灯变黄了,一、二、三,红了,正面的绿灯还没来得及变,人群已经过了马路。平时情况还好点,上下班人流高峰期时,可谓“行人”“二轮”“四轮”你夹着我,我夹着你,前行的,左转的,右拐的,对面过来的,那可谓是壮观!
        有人可能会说:“唉!现在的人素质真差。”真是这样的吗?咱再来看个片段。就要过马路了,可绿灯闪了起来,这时你奋力猛蹬,只想在最后时刻闯过去。还是晚了,左看看,右看看,车还没有来得及启动,当你正打算“闯”的时候,一面小黄旗挡在了你的眼前。“往后退一退,到白线后面。”无奈可也没有办法,你只得退回去。一声哨响,一面小黄旗,一句“等等再过”情况就大不一样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我是被交通协管员拦住过。是我不知道交通规则吗?说实话,虽不是太懂,基本的规则也知道一些。可我做了吗?凭良心说,没有。什么原因呢?骑车子久的人应该知道,很多时候无论是交通协管员还是交警都是摆设。你闯你的,他站他的,只要没有发生交通事故或者堵车,懒得理你。既然“领导”在,并且“视而不见”,那我有何必苦苦“约束”自己呢?谁不想早点回家,谁有想迟到被罚钱呢?你不管我,我就“闯”;你管了,我就规规矩矩听你的话。有人可能会说:“可有那横的,交通协管员说的根本不听,有的连交警也不怕”。的确是,可这样的人又有几个?大部分人不是圣人能自律,也不是鄙人不知羞耻,我们都是大千世界中的普通一员,平常人一个,至少我是。
        可是还有人说:“我不同意你的看法,说到底还是这些人的意识差,知法不守,就是素质低。”那就再来和你探讨一下这个问题。我记得曾有报纸报道说,南方某个城市有个公园,由于是免费开放,人流量很大。随之而来的是卫生问题,人们乱扔果皮纸屑。公园负责人想了很多办法都无济于事。后来就出了一怪招,让环卫人员“跟踪”服务,看见有人吃瓜果零食的,就跟在后面,游客前面扔环卫人员就在后面拣,弄的游客很不好意思。就这样公园的卫生状况大大改变了。如果有人说这是由于人的修养素质提高了的话,我的确不敢恭维。看完这篇报道后,我曾想过,如果你走进了一个干净的一点灰尘也没有,所有东西都整齐摆放的屋子时,你会是什么反应。而如果你走进的是一个邋遢的家的时候呢?如果同样是你在吃橘子,在这样的两个房间你的行为完全一样吗?我是普通人,我做不到一样。
        跑题了,返回来咱还说太原的交通。太原的交通难道就没有好的地方吗?有!太原交通有一点我个人感觉很好,就是公交车上的让座。在太原我很少看到有老人上车后没有座位坐。一般我碰到的情况都是有人会主动让座。记得有次坐的是3路车,正好坐在了前面,从我上车到下车,坐的路程总共不到3站,而且这期间一直没有老人上车,这是我唯一见到的一次没有让座的情况。而记得大三那年去北京,第一次坐北京的公交车,很破,两节车还不是无人售票,在后面的门口还有个售票员的那种。那次我正好就坐在了售票员后面,过了几站车上的人就很多了,这时上来一个上了年纪的老大娘。一上车售票员就拿起话筒来让人让座,可没有人动。我想让,可没有人动我也没敢动,我怕别人用异样的眼光看我(在太原不会)。正在我犹豫不决的时候,售票员转过头来,冲着我就说:“你就不会站起来让个座呀!”当时我差点被吓坏,也差点尴尬死,红着脸站起来把座让了。在北京和在太原我变了吗?没有!是环境变了,我是一个普通人,无论在哪我都不想做一个“另类”。
        可能还会有人说:“说来说去,还是人们的法律意识差,道德观念差,就像太原的交通,如果每个人心中都有法了,交通自然就好了。”对于这样的观点我不反对,可我也不敢苟同,我想对于交通管理部门的领导来说,相信他也不敢苟同。否则的话,也就不会在路口有“交通协管员”出现,有交警“伺候”了。那就应该来个“全民大学法”。隔段时间来这么一次。可事实上并没有。大家也都有同感,每年都会有一段时间,交警查得很严,那也是交通最不“乱”的时候。为什么?并不是因为普通公民守了法,而是交警和交通协管员负起了责任。只有当人们“守法”成了习惯的时候,才会有没有交警都一个样。而现在的习惯是“交警在”,我也可以不守规则,那我有何必呢?
       有人又问了:“你这说了一堆废话,议论的结果又是什么呢?”别急,法自在人心,可守法与知法并不对等,环境也许是很重要的一面,而“环境”要靠执法者来“培养”。
       后记:在几篇符合主题的“正文”之后,我的这篇小议可能有点格格不入,就像《数学爱好者》在“正文”之后有“趣味解题”“小说连载”一样,权当饭后小憩,休息调节。大家如果对自己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有所悟、有所思的话,我希望你也能和我一样与大家分享,不求对与错,四个字——“茶余饭后”。
        前几天中层评浮动工资,由于地理位置的优势偶然见看到有领导在“学习”一栏给我打了个最低分3分。看后一阵感叹,可能是因为工作繁忙,我没能向大家汇报学习情况,以致于有此后果,最近在看一本有关赵紫阳的书但还没有看完,可下期还是写写看了一点之后的一点感悟。一来呢算是向大家汇报学习,二来呢也想和历史爱好者一起探讨一下。对和错都只是闲谈,不妥之处请见谅。

                                                                                                                                                 ★杨增瑞

新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