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 新课程杂志社
欢迎访问新课程杂志社官网!

您所在的位置:通知公告

浅谈中考化学的命题特点和趋势
http://www.chinaxinkecheng.cn       点击:1920

● 唐 力

笔者浏览了2003年各地中考化学试卷30份,觉得近年来随着化学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人们对一门学科“如何考?考什么?”的理念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典型的试题分析,清楚地看出试题背后所隐含的中考命题考试的特点和趋势。
一、命题目标更趋向于科学素养的全面检测,用目标多元化的教育价值取代单纯的知识与技能的趋势明显增强
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试题涉及日常生活、社会热点、科技成果等诸多方面内容明显增多,它有效地引导考生关爱生活,关注社会,在解答相关问题过程中,一种社会责任感、伦理观念、情感体验、学习的价值在影响着考生和化学教师。二是许多试题在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对过程与方法的考查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三是试卷长度(题量)明显减少,大多在25题左右,其中选择题占分比率下降,非选择题比分上升;选择题只有四选一的单项选择的趋势;探究题、开放题的题量和占分比例增加;计算题的偏、难、繁以及追求形式和数学化的状况有了根本上的变化。这些都表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创新精神的教学目标,已深化到考试和评价中来,得到大多数教师的认可。
二、试题素材重视从真实的学习和生活情境中提取,情境和化学知识与技能之间,用联系和思考取代书本条文的记忆和再现
例1  (上海市)“非典”肆虐时期,过氧乙酸(C2H4O3)是被人们广泛使用的消毒剂,它无色且有辛辣味;具有强氧化性,温度稍高即分解放出氧气并生成醋酸(C2H4O2)。请写出过氧乙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
例2  (广东省)某学生在网上学习时获得信息:在沙漠高温的灼烤下,沙粒中含有的少量碳酸钙会发生反应:CaCO3■CaO+CO2↑,含有这类沙粒的“沙尘暴”可中和酸雨。请回答:
(1)“沙尘暴”中能中和酸雨的物质的化学式是      。
  (2)若该酸雨中的主要成分是硫酸,则中和酸雨的化学方程式为:       。
评析:以上两题都是从现实生活取材,贴近学生实际,联系社会热点,关注化学与人类健康、化学与环境作为切入点,考核的却是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反应的判断,它们都是初中化学中最基本的核心内容。命题者超脱课本,不是课本中化学方程式的重复或简单再现。如陈述为:“过氧乙酸(C2H4O3)微热分解放出氧气生成醋酸(C2H4O2)的化学方程式是:      ”,“已知酸雨的主要成分是硫酸,则CaO或Ca(OH)2用来中和酸雨中硫酸的化学方程式为:      ”。如果是这样命题,它的教育价值就大打折扣了!上题超越了这种传统命题方式,设置情境,要求考生在情境中捕捉相关的信息,领悟知识,在情境和化学知识与技能之间寻求联系和思考,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正是当前课程改革所索求的,是命题的重要发展趋势。
三、注重在情境设置中运用概念,考核考生分析和说明化学事实、现象,取代概念条文的背、记,关键字词的是非判断
例3  (黑龙江省)如下图所示,反应前天平平衡,取下此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将其倾斜,使稀盐酸与大理石接触,待其充分反应后,气球膨胀,再将装置放回天平左盘,天平的指针向右偏转。这一现象是否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为什么?请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评析:本题考核的是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按传统方式命题,它可能是一道关键字、词的填空题:化学反应中的   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   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也可能是仿照课本中的装置,要学生判断天平是否平衡等。然而本题命题者采用适当跨越化学学科的视野设计新的实验,叙述实验的大体过程和事实、现象,要求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和物理学科中浮力的概念,来解释事实和现象,有效地考核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综合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无疑,本题给教学以良好的导向。

答案: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的CO2,气体使气球内气压增大,气球膨胀,气球所受向上的浮力增大,对天平左盘的压力减小,所以天平指针偏右。方程式(略)。
四、从实验、实践的主题活动中考核实验原理、装置和操作,在特定的实践活动中认识实验的功能和操作的目的,以取代单纯具体的实验操作的规范和细节的考核。
例4  (陕西省)为了弄清一个防空洞内气体成分中是否含有水蒸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甲、乙两个兴趣小组的同学从防空洞内采集了一些气体样品,分别用下列盛有药品的仪器(图中铁架台等夹持仪器均省略)检验气体成分。

  (1)甲组采用分别检验的方法进行实验:
①当选用B装置时,B中出现       现象,证明样品中含有水蒸气。
②当选用D装置时,D中溶液变浑浊,证明样品中含有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当选用          装置(填序号)时,该装置无明显现象,证明样品中不含一氧化碳。
(2)乙组采用上述仪器按B→D→C→E→A顺序连接用来检验气体样品,C装置的作用是       。写出C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有了上述检测结果后进人防空洞前还需进行       试验,因为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体积分数超过10%时,可以使人窒息,以致死亡。
评析:本题通过从防空洞里收集空气进行三种成分的检验,其情境具有一定的似真性,所考核的知识点有:CO的还原性及其实验装置、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硫酸铜和胆矾的性质实验、浓硫酸用作干燥剂的装置并将这种装置迁移应用于洗涤和吸收气体。其命题思路是通过检验防空洞内的几种气体化合物,将知识与技能、实验装置、实验现象、实验化学反应原理巧妙结合,在仪器选用、实验现象、反应原理之间转换思维方式,变式提问,有效地考核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是否真正理解了实验装置的功能和操作的目的与反应实质。本题还
在知识与实验技能、国防教育、安全教育之间找到了较好的结合点,难度也适当。这对传统上的实验命题以单纯具体的实验操作的规范和细节的考核是一大进步。
如果把这个题目改为传统命题方式:
某混合气体由水蒸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三种气体组成,试分别用下列盛有药品的仪器(图中铁架台等夹持仪器均省略)。检验气体成分。
(1)验证水蒸气存在的实验中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操作时应将混合气体通过   装置。
(2)验证二氧化碳存在的实验中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操作时应将混合气体通过    装置。
(3)请按下列要求设计实验,组合一套可检测混合气体成分的实验装置,标明装置的连接顺序:
混合气体( )→( )→( )→( )→( )→( )。
这样的题目就不符合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发展性教育目标的实施。首先题目缺乏“情景”性,过于学术性,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其次,先问实验“现象”,后问操作“通过   装置”,不符合事物的发展过程,且容易误导为“先记住书本上的实验现象,后用实验验证”的感觉;最后问题(3)要求设计实验,组合一套可检测混合气体成分的实验装置,就超出了大纲要求。因为依据1992年国家颁布实施的“九年义务教育化学教学大纲”对连接仪器装置的要求是:“练习连接玻璃导管、橡皮塞、橡皮管的操作。”显然题目超出这个要求。
五、注重综合,以自然事物为背景,用整合、自然组块的方式进行知识、过程、方法的整体运作,取代知识点孤立考核与评价
例5  (南京市)对牙膏的探究要用到许多化学知识。
(1)下表列出了三种牙膏的摩擦剂。请在表中填写三种摩擦剂所属的物质类别。

(2)根据你的推测,牙膏摩擦剂的溶解性是   
(填“易溶”或“难溶”)。
(3)牙膏中的摩擦剂碳酸钙可以用石灰石来制备。某学生设计了一种制备碳酸钙的实验方案,其流程图为:

请写出上述方案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 ②        
③         。
(4)请你仍用石灰石为原料(其他试剂自选),设计另一种制备碳酸钙的实验方案。仿照(3)所示,将你的实验

方案用流程图表示出来:

你设计的方案优点是:         。
(5)检验牙膏中是否含有碳酸盐的实验方法是: 
           。
(6)某学生为了测定一种以碳酸钙为摩擦剂的牙膏中碳酸钙的含量,用烧杯称取这种牙膏体100.0g,向烧杯中逐渐加入稀盐酸至不再有气体放出(除碳酸钙外,这种牙膏中的其他物质不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共用去稀盐酸200.0g。反应完毕后称得烧杯内物质的质量为278.0g(所有质量数据均不含烧杯质量)。请你计算这种牙膏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Cl-35.5;Ca-40)
评析:本题以学生身边的物质——牙膏为题材,提取适合初中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化学问题,进行科学探究,全面考核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给学生以很强的情感、价值体验,蕴含很强的课程整合理念。题目以学生天天都用到的牙膏为背景,进行化学提问,就有一种亲切感,很自然地拉近了题目与考生间的距离,学生不是畏惧,而是乐于投身到题目中去寻求答案。命题者围绕牙膏这个主题,提出了与化学知识相关的系列问题,具有知识与技能的综合性、知识运用上的整体性、教育意义的价值性。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有:物质的分类、物质的溶解和溶液、石灰石、化学方程式、碳酸盐的检验、质量分数、利用化学方程式和质量守恒定律的计算等许多个知识点。考核的过程与方法有:猜想的运用、方案设计模仿与发散、方法的运用技巧、评价思想的确立等。学生通过本题解答过程,对认识知识的价值、过程与方法在自身学习中的作用必有新的体验。因此,本题给新课程改革后,如何进行命题考试与评价作了有益探索,给教学以良好的导向。
答案:(1)(2)(3)略。
(4)

优点:二氧化碳得到充分利用,节约原料。
(5)向牙膏中加入盐酸,看是否有气体放出,如果有气体放出,且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牙膏中含有碳酸盐。否则,不含碳酸盐。
(6)牙膏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50%。
例6  (广西区)氢气是无污染的绿色能源,从海水中分解制氢气可有多种方法。有人设想用电解方法制取氢气;有人设想用太阳能产生激光再用激光和某种催化剂,使水分解制氢气。已知:氢气的燃烧值为1.43×108J/kg;在220V、2A的条件下,通电36min可电解9.9g水。有人设想用电解法从水中开发氢能源。通过计算说明这种方法是否可行?请你提出一种更好的开发氢能源的设想。
评析:本题作为物理、化学综合题较为典型。它从当今世界各国科学家普遍关注的课题入手,着眼于考核初中物理中的电能和热能知识,考核初中化学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及相关的计算。它们都是初中物理、化学中的基本知识和核心内容。其起点很高,落点却很低。命题者以“氢气是无污染的绿色能源”立意,简介从海水中分解制氢气可有多种方法。设想用电解方法制取氢气,并提供相关的资料,即:在220V、2A的条件下,通电36min可电解9.9g水,氢气的燃烧值为1.43×108J/kg。要求学生作出判断,电解水制氢气的方案是否可行?实际上要求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对方案进行评估,这无疑是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一种重要检测。学生首先要依据资料,作出判断的粗略过程规划,然后计算和评价:(1)计算电解时消耗的电能W;(2)计算出电解时生成的氢气的质量;(3)计算这些氢气燃烧放出的热量Q;(4)若Q<W,表明电能没有全部转化为化学能,则方案不可行;(5)开发氢能源设想。
答案:(1)W=UIt=220V×2A×36min×60s/min≈9.50×105J;(2)电解9.9g水放出氢气的质量为1.1g;(3)1.1g氢气燃烧放出的热量Q ≈1.57×105J;(4)Q<W,所以用电解法开发氢能源无价值;(5)寻找有效的催化剂,利用太阳能分解水,得到氢气。
以上五个方面表明中考命题素材的提取,和涉及的相关考点的呈现方式和考核内容,跟过去相比,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变化是沿着:设置情境、联系实际、强化基础、体现探究的基本方向发展。

新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