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 新课程杂志社
欢迎访问新课程杂志社官网!

您所在的位置:通知公告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doc
http://www.chinaxinkecheng.cn       点击:1197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通过实验的观察与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以及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增减。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是本课题的重点;从微观的角度解释守恒定律以及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是本课题的难点。
【实验准备】
教师:
    1、制作多发媒体课件,内容是科学探究的过程。
2、查阅质量守恒定律的发展简史。
学生:
白磷、铁钉、硫酸铜溶液、蜡烛、酒精灯、锥形瓶、镊子、气球、烧杯、托盘天平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板书设计】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结论

参加化学反应各物质质量总和        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解释

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教学过程】

我探究  我快乐        《质量守恒定律》探究之旅
【复习旧知】
我知道的化学变化有(任与两个)                                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
【活动与探究】        定量认识物质的化学变化
1、提出问题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总质量是否改变?是增加、减小、还是不变?
2、提出猜想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其总质量         ,猜想的依据是            
                                              。
3、实验探究  收集证据
从下面四个实验中选做一个,并观察记录、分析比较:
 
  实
收  验
集   方
证   案
据 
方案一

P+O2     P2O5 方案二

Fe+CuSO4-Cu+FeSO4 方案三

蛋壳与食醋 方案四
NaOH+FeCI3—Fe(OH)3+NaCI   



骤 
①用镊子取出一粒白磷放入铺有细砂的锥形瓶中央,塞紧瓶塞并使玻璃管下端正好与白磷接触,然后称量,使天平平衡。
②取下锥形瓶(注:砝码不用取下),将橡皮塞上的玻璃管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后,迅速用橡皮塞将锥形瓶塞紧,并将白磷引燃。
③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观察托盘天平是否平衡。 
①将8颗铁钉与方便杯中的硫酸铜溶液共同称量,调节天平至平衡
②将8颗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置静1-2分钟,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①将鸡蛋与塑料杯中的白醋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调节天下至平衡。
②将鸡蛋放入白醋中(天平砝码不用取下),迅速盖紧塑料杯,静置1-2分钟,放在托盘上,观察托盘天平是否平衡。 
①将方便杯中的氯化铁(FeCI3)溶液一起称,调节天平至平衡。
②将上述两种溶液混合(砝码不用取下),再称量,观察托盘天平是否平衡。   
反应前后天平是否平衡       
反应现象     

4、结论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的总和          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的总和。我们把这个定律叫做                                         。
5、解释结论
在化学变化前后,                                               。
6、实践与运用
请同学们思考
①蜡烛燃烧前后质量是否改变?为什么?
②镁带燃烧前后质量是否改变?为什么?
③某大师说:“我能发功使铝发生化学变化变成黄金。”对吗?为什么?
7、反思与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的收获、启示或发现是(任选一个方面谈体会)                                  
                                                                   。
点评:
此种形式的小结既具有开放性,又能体现学生的个性,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能起到不同的作用。)

【资料卡片】

 

 

 

 

 

 

 

 

 

 

 



总评:
化学变化前后物质的质量是否有变化,有什么变化?学生产生的这个疑问,是我们引导学生进行“活动与探究”的好课题。
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化学变化入手,引出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探究,探究素材注意了多样性,选择的蛋壳与食醋给学生以启发;采取小组探究,提高了参与的广度;探究的步骤细腻充分,让学生了解到科学探究中的设计方案的多样性和科学性,学生通过初次定量研究化学变化,培养了科学素养。特别是学生经过初步探究得出结论:“化学变化前后,质量不变”后,再通过一个蜡烛燃烧、镁条燃烧实验,得出一个跟刚才结论貌似相反的看法,从而产生了矛盾冲突,将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到了极点。课后补充的“资料卡片”,有利于学生将自己的探究与之相比较,领略与科学家“发现”相似的喜悦。这种通过创设情境,小组探究,获取结论;再引出矛盾,最后解决矛盾,促进认识深化的过程,培养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可以在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体验探究的乐趣,认识到定量研究的重要性,形成和发展了学生的能力。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A案)
【教学目标】
1.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知道怎样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2.通过比较体会化学方程式的优越性,感受化学方程式的简约之美;结合化学方程式书写的学习,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及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实验准备】磁性小黑板、磁性卡片、试管、锌粒、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
【教学过程】
[提问]从1写到10000要多长时间?
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演示,如何在1~2秒内从1写到10000。
[点评过渡]这是一道脑筋急转弯的题目,在1后面添上4个0即可,这里走了一个捷径,其实在化学的学习中有时真的有捷径可走。
[提问]大家都知道哪些化学反应?
[引入新课]刚才我们用有声的语言表述了这些化学反应,那么如何用无声的语言及文字符号把它们表述出来呢?
[学生活动]请同学以碳与氧气的反应为例,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与此同时,交给另一名同学一个锦囊,拆开锦囊,里面有一张纸条(纸条上写有碳与氧气反应的方程式),将纸条上的内容抄写在黑板上。
点评:传授锦囊妙计,增强知识的神秘感,激发学习兴趣。
[引导探究]黑板上的两种形式都能够表述碳与氧气的反应,如果不给你任何提示,你能通过观察得知它们描述的是哪一个反应吗?它们给你提供了哪些信息?(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小结]第二种形式也能同文字表达式一样告诉我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板书),它最显著的特征是用化学式代替了物质名称,象这样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就是我们今天要学得快捷方式——化学方程式(板书)。
[提问]若让你在文字表达式和化学方程式中选择其一来表示一个化学反应,你会选择哪一种?
[教师追问]:为什么?
[学生体会]:化学方程式的优越性:简单,便于书写,能清楚地表述反应,是国际化的语言……
[过渡]既然,如果我们能将前面已学的化学反应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来,那该多好啊!
[探究活动一]尝试书写水电解的化学方程式。
[教师引导讨论]要采用化学式来表示物质,即书写化学方程式的第一步,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反应物之间或生成物之间用“+”连接,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用“—”连接(板书)。
[设疑]化学式前要不要添加数字,如果要加,加几呢?
观看水电解的微观拟人动画。
通过观看动画,知道两个水分子破裂成氧原子和氢原子,最后变成了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
点评:动画的再现,清楚明了地反映了反应的本质,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增加了知识的趣味性。
[小结]我们在化学式前加上数字,称之为计量数,寻找合适的计量数的过程就叫做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探究活动二]观察配平后的方程式中,反应前后氢原子和氧原子的数目有没有变化?
[教师追问]为什么没有变化?提示:回忆一下化学反应的实质。
学生回想质量守恒定律。
[教师归纳]化学方程式书写要遵守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质量守恒定律,配平的目的就是要使反应前后各种原子的数目相等。
[探究活动三]尝试配平双氧水分解和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找找配平的技巧和方法,然后谈谈配平的思路和心得。教师充分肯定学生找到的技巧,鼓励学生课后再寻找其它的方法和技巧。
[追问]化学方程式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但是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具体的质量关系能知道吗?当然可以。
[探究活动四]观看大屏幕,寻找2×18,2×2,1×32三组数据的规律
[教师总结]这三组数据的比值就是反应中水、氢气、氧气三种物质的质量比,即每36份质量的水能分解成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
学生总结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
[引导完善]再观察我们的化学方程式与前面碳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找找还差什么?
(加上反应条件,将横线改成等号)
[探究活动五]:将学生分成六组,每组领取一块小黑板和一个塑料盒子,盒子里有各种有磁性的卡片,包括字母、数字、符号等。每个盒子里的卡片都能在小黑板上拼成一个完整的化学方程式。1~4组盒子里有干扰卡片,5、6组提供反应的文字表达式。1~4组分别拼出了硫、铝、铁、镁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5、6组拼出了锌与稀盐酸反应,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教师对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和合作成绩要给予充分肯定。
点评:用游戏的方式取代传统的纸笔练习,让学生锻炼眼、手、脑的协调能力,又培养了合作意识。
[引导发现]化学反应的信息是否都反映在了化学方程式中呢?
[演示实验] 锌与稀盐酸的反应
(观察现象,有气体生成)
[追问]能不能在方程式中表示出这一信息?在氢气的化学式后面用向上的的箭头表示。 在拼装的化学方程式中加上箭头。
[演示实验] 氢氧化钠与硫酸铜的反应
(观察现象,有沉淀生成)
[教师]怎样在化学方程式中形象地表示这一信息?
(用向下的箭头,在拼装的方程式中加上箭头。)
点评:用实验引出箭头的使用,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
[提问]是不是见气体和固体就加箭头呢?
提供学习素材:一氧化碳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和铁与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学生观察归纳出箭头的使用原则。在物质状态发生改变时生成的气体和固体后才加箭头。
[新知应用]回忆前面写的水电解和双氧水的化学方程式,刚才我们都认为书写已经完成,现在看来真的完成了吗?
[课堂练习]找错误,提供四个化学方程式分别错在未配平、差箭头、化学式书写错误和违反客观事实。从中可知,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遵守客观事实,以客观事实为基础。(引出书写的另一原则)
[学生小结]化学方程式书写的两个原则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作业]寻找新的配平方法。

点评: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在结构上打破了教科书先介绍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再介绍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的体系,而是先引导发现化学方程式的优越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然后马上将课题转到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避免了一开始就介绍理论知识可能会给学生学习带来的不利情绪,将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揉和在书写的探究之中,探究过程中不断的发现问题,又不断地解决问题,最后将知识要点从课堂中抽取出来,进行归纳和小结,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具体有以下几个特点:
1.耳目一新的开始,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用“脑筋急转弯”引入化学方程式的学习,使学生带着渴求知识的状态迈出自主学习的第一步。
2.别具一格的引导过程,别出心裁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突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本节设计从几个正确化学方程式入手,通过观察让学生试写“水电解”的化学方程式,通过写出各种不同的答案。正是对这些不同答案的讨论与交流、对比与观察,使学生体验到了合作、探究、归纳、反思等学习方法。特别是设计了学生分组对化学方程式的拼装,将理论学习知识搭上了趣味、愉悦、竞争的载体,是本节设计的最亮点。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
3.注重知识技能的形成与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联系。如设计了“水电解动画”,让学生先了解分子、原子在化学反应前后的变化,然后自己试着用化学符号写出能表达该变化的式子,先做两个演示实验,一个有气体生成,一个有沉淀产生,通过观察现象,让学生思考如何在式子上表达出这一信息呢?学生就需将感知上升为理论,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B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和体验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
2.能正确地书写化学方程式,学会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3.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相互交流讨论、合作探究学习的习惯与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实验准备】仪器: 酒精灯、镊子、燃烧匙、烧杯(50mL)、集气瓶。
药品材料:木炭、氧气、氢气、澄清的石灰水、火柴、玻璃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新课题
教师引导  提问:1.化学方程式“2H2O 通电 2H2↑+ O2↑”表示哪些涵义?            36  :   4   :   32
2.如何正确地书写化学方程式?激发和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复习和评价,以良好的状态进入新课题的学习。
学生活动  翻书复习,相互交流,举手发言,其他同学评价和补充完善化学方程式的涵义。
学法设计  学生小组交流,集体评价。
点评
复习化学方程式的涵义,熟练表达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信息,有助于体验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两个原则,为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做准备,自然地进入新课题的学习。
2.体验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
教师引导  两个演示实验:先安排一个实验操作能力强的学生做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教师再做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并用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检验生成物。要求学生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这两个化学反应。
注意: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用“─”连接,反应物之间或生成物之间用“+”连接等。把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分类写在黑板上,激发学生思维,参与讨论和评价。让学生了解并体验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的两个原则。
学生活动  点一名学生演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生成的气体。根据实验现象,独立书写这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检查自己书写的化学方程式能否准确地表示化学方程式的涵义,能否直观地反映质量守恒定律。相互讨论,体验并归纳出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同时也发现书写化学方程式还要注明反应的条件等。
学法设计  以学生和教师的演示实验激发相互讨论、评价等,体验并归纳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的两个原则。
点评 
两个演示实验虽然是教材上原有的,但在这里通过师生的合作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注意力,为学生体验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两个原则作铺垫。
3.学会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教师引导  提问:根据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遵守的两个原则,以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为例,怎样书写一个化学方程式,即书写化学方程式有哪些具体步骤?引导运用最小公倍数法配平化学方程式。以铝在氧气中燃烧为例,运用这一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
学生活动  翻书自学以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为例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具体步骤,用自己的语言相互熟练地复述这些步骤。模仿这些具体步骤书写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一名中等生上台演板,讲解书写的具体步骤及配平过程,其他学生评价。
学法设计  自学理解,相互复述,模仿书写,以讲解评价强化书写的具体步骤和方法。
点评 
教师很好地把握了学生的认知过程与规律,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根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两个原则,使学生经过自学复述、模仿讲解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把书上的书写步骤内化为初步学会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

4.探究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教师引导  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很多,最小公倍数法是比较简单常用的一种配平方法,要求学生用最小公倍数法配平四个不同类型或特点的化学方程式。提问:你能发现其它更简捷的配平方法吗?引导学生分析讨论这四个化学反应的特点,如反应物与生成物中氧原子个数的奇偶性、氧原子的分布特点及氧原子的得失等,调动学生主动合作探究,发现其它更简捷的配平方法。
学生活动  用最小公倍数法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① S + O2 — SO2;             ② Mg + O2 — MgO;
③ C2H4 + O2 —H2O + CO2;      ④ H2 + Fe2O3 — Fe + H2O。
分析讨论这四个反应的不同特点,合作探究配平化学方程式的其它简捷方法。如:①观察法;②奇变偶法;③奇变偶求和法;④氧化还原法……
学法设计  练习用最小公倍数法配平化学方程式,观察分析不同反应的不同特点,合作探究,讨论归纳,发现配平化学方程式的其它简捷方法。
点评 
配平是书写化学方程式的难点,在学生熟练掌握最小公倍数法的基础上,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性学习,发现其它的配平方法,尤其是其它更为简捷的配平方法,提高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了学习化学的方法和技能,体验了创新学习化学的成就感。
5.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  提问:学完本课题,你应该知道哪些知识?你获得了哪些学习技能?你认为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学生活动  学生回忆本课题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归纳整理本课题的知识与技能,感受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乐趣。
学法设计  回忆、归纳整理所学的知识、技能以及有效的学习方法。
点评 
学习化学知识贵在总结和积累,教师以简明的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回忆学习过程,归纳整理,使所学知识结构化和系统化。引导学生形成自觉提炼学习方法与技能的良好习惯,体验学习化学的乐趣。

6.巩固练习
教师引导  布置课堂练习,反馈调控,组织评价。
学生活动 
1.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1) H2O2 — H2O + O2;      (2) CO + Fe2O3 — Fe + H2O;      (3) NaOH + CO2 — Na2CO3 + H2O;    (4) Al + H2SO4 — Al2(SO4)3 + H2。
2.正确书写下列化学方程式:
(1)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2)用氢气和氧化铜反应来制取铜;
(3)铁和硫酸铜反应;       (4)在实验室里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学法设计  独立练习、交流评价、反馈矫正。
点评 
练习虽然只有两个大题八个小题,也是学生现在和后面要掌握的化学方程式,但是,  这几道题所起到的作用不仅巩固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进一步提高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技能。第1题的每一小题都可用多种方法配平,当然也可用简捷的配平方法;第2题四个小题对化学反应从完整叙述到部分叙述,再到简明叙述,对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要求越来越高。

7.活动与探究
教师引导  激励并指导学生课外调查和查阅有关资料,提倡自愿合作探究,了解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的化学反应,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的就写出化学方程式,不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的就说明其化学反应原理。
学生活动  制定课外调查和查阅资料的活动计划,了解自己身边的化学反应,认识其反应原理,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这些化学反应。可独立地开展探究活动, 最好是自愿地结伴合作探究,以获取尽可能多的知识信息。简明地写出调查报告,与同学交流,交教师检查和评价,收入个人学习成长袋。
学法设计  到社区、个体作坊、厂矿企业等地开展社会调查活动,通过英特网等查阅资料,到阅览室、图书馆、书店等地查阅资料等,收集整理资料信息,写调查报告,相互交流和评价。
点评 
这里为学生考虑得很周到,联系学生的学习实际和生产生活中的实际,课外开展活动与探究,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习惯和能力重要途径。丰富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学习方法,使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体验学习化学的情感和价值,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板书设计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书写原则: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书写步骤:
1.写出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化学式,式子左右    P + O2 — P2O5
两边之间画一条短线。                   ↓
          2.配平化学方程式,把单线改成等号并检查。   4P + 5O2 — 2P2O5
          3.标明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生成物的状态符号           ↓
如气体(↑)或固体(↓)。                 4P + 5O2 点燃 2P2O5
                         观察法       ① S + O2 — SO2
                              奇变偶法     ② Mg + O2 — MgO
配平方法:最小公倍数法                  
                          奇变偶求和法 ③ C2H4 + O2 —H2O + CO2
氧化还原法   ④ H2 + Fe2O3 — Fe + H2O
                               ……
总评
本课题教学设计的思路清晰,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化学知识和学习经验,激发学生体验书写化学方式的原则,主动地自学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方法,感受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困难。在教师的引导下,以最小公倍数法为基础积极探究并发现配平化学方程式的简捷方法,运用简捷的配平方法练习配平和书写化学方程式。通过活动与探究,使学有兴趣、学有余力的同学带领其它同学将探究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自主探究学习的空间,为学生充分展现自主学习的能力提供更多的机会。经过教学实践的检验,绝大多数学生具有完整的学习过程,能理解、运用书写和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并形成技能,体验到合作学习化学的乐趣,积累了一些宝贵的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认识到学习化学的价值。
                            
化 学 用 语 活 动 课
【教学目标】
1、认识生产生活中一些常见物质的组成元素和相互反应,能用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予以描述;
2、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化学用语有关信息,主动与他人交流,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
3、增强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 化学用语的正确表述和规范书写。
【教学难点】  让每个同学积极参与,动口动手动脑,学有所获。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  型】   活动课。
【教学设计】
总       纲
模仿央视《幸运52》栏目,以游戏形式组织全班同学,复习化学用语的基础知识。
地    点:多媒体教室。教师通过大屏幕、卡片出示题目。
主 持 人:教师。
参 与 人:全班同学,分红、黄、蓝、白四个队。
评    价:随活动进行记分,每答对一题记100分,积分最高的为“幸运之队”。
记 分 栏:
 
红队 黄队 蓝队 白队   
    

 


点评:采用学生极感兴趣的形式,能立即吸引住学生,一种强烈解答问题的欲望生成,学习氛围浓厚
   
活动Ⅰ   幸运抢答

内容1:10道谜语——猜元素,并指出元素类别。
①金属之冠    (钾)      ②黄金被盗          (铁)
③气管炎      (氮)      ④端着金碗讨饭      (钙)
⑤美  金      (镁)      ⑥河流遇旱,水落石出(硫)
⑦土石方      (硅)      ⑧辛勤劳动挣钱多    (锌)
⑨离开水就臭  (溴)      ⑩两口合一金        (铝)
内容2:6道填空题——用元素符号表示。
        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O)
        ②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l)
③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N)
④宇宙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H)
⑤已制得纯度最高的单质态元素是      (Si)
⑥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        (C)
方  式:教师念题,学生抢答,分队记分。
关键词:确定吗 ?  恭喜你!

活动Ⅱ   幸运考场
内容3:试指出“2”的含义。
        ①  He    ②2H     ③H2     ④2O3
⑤Mg2+     ⑥ Ca    ⑦2OH-   ⑧H2SO4
内容4:8道谜语——猜物质,写出化学式。
①似蜡非蜡有白黄,不声不响水中藏;有朝一日出水面,化作迷烟白茫茫。(P)                                 
②我的出生比较早,古代战争做剑刀;躺在古墓穿绿妆,电气设备我必到。(Cu)                                    
③本是一种气,常作还原剂;总想往上升,不顾脚踏地。   (H2)
④家住大海,走上岸来;太阳一晒,身体变白。         (NaCl)
⑤组成半园圈,杀人血不见;追捕无踪影,点火冒蓝焰。   (CO)
⑥好碱不是碱,是盐不称盐,面包与饮料,离我转不圆。  (Na2CO3)
⑦天下第一好酒。(C2H5OH)                                   
⑧此物能滚动,非水比水重;外观银白色,失水变成工。   (Hg)
点评:
诗的语言,意境深远,既能培养思维,又能体现学科渗透。
方 式:每队选两名同学,各抽2道题,代表本队应考,均只有一次现场求助机会。
关键词:一人努力,全队开心。

活动Ⅲ    幸运挑战
内容5:看谁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又对又多。
给出下列六种元素,根据这些元素单立或组合写出客观存在的物质的化学式:H、C、S、O、Na、Fe
(H2、C、S、O2、O3、Na、Fe、H2O、H2O2、CO、CO2、SO2、SO3、Na2O、FeO、Fe2O3、Fe3O4、H2S、H2SO4、H2SO3、H2CO3、Na2S、Na2SO4、Na2SO3、Na2CO3、Na2HSO4、
Na2HCO3、FeS、FeSO4、Fe2(SO4)3、NaOH、Fe(OH)2、Fe(OH)3……)
方 式:每队集中讨论(限时5分钟),一人执笔记录,代表本队投影结果,并读出名称,其它队指出其错误可以加分。
关键词:谁都有机会。

活动Ⅳ    幸运接龙
内容6:化学式接龙。
分别从H2、O2、CO2、Fe起头,后一个同学说的化学式中必须含有前一个化学式中的元素。如H2→H2O→CaO→CaCl2→MgCl2→……
方 式:四个队抽答定题,全队人人参加,一人一次。
关键词:为你骄傲。

活动Ⅴ   幸运搭档
内容7:猜物质。
HCl、 H2SO4、 NaOH、 Al(OH)3、 NaCl、 CaCO3、 Na2CO3、 CuSO4、AgNO3、 CH4、 CH3COOH、 C2H5OH
方式:一名同学说某种物质的一种或多种特点,另一名同学猜测它的名称。如:猜测HCI时,给出的特点是“溶在水要封口,打开瓶口就冒雾,除锈我能作先锋,多种实验我做秀”……

内容8:猜化学变化。
白磷自燃;高锰酸钾制氧气;过氧化氢制氧气;锌与稀硫酸反应;H2还原CuO;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盐酸与氢氧化铝反应;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
点评:
在猜想中回忆与再现物质的性质,是一种很好的巩固知识的训练方法。
方 式:每队选二人上场,一人依据投影上出现的物质或化学变化进行描述,一人猜。
关键词:要想学习好,首先合作好!

活动Ⅵ   智力陷阱
内容9:在1-16号元素中选择不重复元素符号填入下表中,要求横、纵、对角线上
元素核电荷数相加都为34。
 
P He Li Si   
(O) (F) Mg B   
Ne N (C) (Na)   
H (S) Al Be 
内容10:依据各句子表示的反应类型,写出化学方程式。
        ①日在东,月在西,天上生成明字。
②槐树千年成木鬼。
③余行道上,不堪回首问前途。
④清秋怕艳阳,情感泊枫桥。
内容11:你给对方设计一个陷阱(提问)。
方 式:
内容9,比速度进行抢答,比书写规范。
内容10,随机抽题,队内每个同学写一个该类型的化学方程式。
内容11,随机抽签,两队提问两队回答。(答对者记分,答错者提问队得分)
关键词:你是幸运的。

活动Ⅶ   幸运擂台
内容11:写化学方程式。
    ①Cu→CuO→CuSO4→Cu(OH)2→CuSO4→Cu
②C→CO2→CaCO3→CaO→Ca(OH)2→CaCl2
③NaOH    NaCl   Na2CO3    Na2SO4

 

推断×是什么物质
④有水参加的化合反应,所得物质PH > 7 。        
  有气体生成的置换反应 。                       
  除去NaNO3中的杂质MgSO4 。                     
  鉴别假黄金的方法之一 。                       
方 式:分队抽签,限时5分钟完成。
关键词:你真棒!
活动Ⅷ   幸运之星
内容12:把你的学习方法、体会、感受告诉大家。 如:我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技巧。
方 式:每队出一名选手,自己拟题,自己讲述,教师评议。
关键词:向你学习!

点评:
化学用语的学习与提高,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如果能寻找出一种让学生在愉快中,不经意中,被激励中,竞争中等活动为载体的学习方式,那就会为攻破这一难关找到了捷径。而本节活动课的设立,已是这一理念的具体体现。本节化学用语的活动课,活动课的形式虽借用央视《幸运52》,但在三个方面体现了创新:
1.活动形式的创新。本节活动的整体设计虽然借鉴了央视《幸运52》的形式,但它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点,如每一种活动根据各自的内容有不同的活动方式;分队抽签、随机抽签、集中讨论、人人参加、自己拟题等。通过各种活动形式,能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分析问题的思路、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水平以及表达交流有全方位的提高。
本节活动不仅多种游戏形式喜闻乐见,而且形式编排独具匠心,如第一个节目《幸运抢答》是用较简单的谜语和“之最”的内容,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并将学生的思维送入思维的前沿阵地,后面的六个节目的排列难度逐渐加大,这种循序渐进的逻辑排列,不但符合化学用语知识的内在结构特点,更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2. 活动内容的创新。活动素材内容涉及面宽、广、深,不仅化学用语丰富,还涉及了人文、地理等各个方面的知识,渗透性强,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供了很好的营养;同时在前面七个节目中的材料中,体现了知识与趣味结合、知识的复习与对学生智慧开发的结合。如活动Ⅵ中的内容10:依据各句子表示的反应类型,写出化学方程式:①日在东,月在西,天上生成明字。②槐树千年成木鬼。③余行道上,不堪回首问前途。④清秋怕艳阳,情感泊枫桥。
将化合反应概括为:“日  +  月  —  明”;将分解反应概括为:“槐 — 木  +  鬼”;将置换反应概括为:“余  +  道  —  途  +  首”;将复分解反应概括为:“清  +  怕  —  情  +  泊”。古诗名句成了学习化学的桥梁。
3.教师引导方法的创新。诚然,好的材料就能生成好的引导方法,但教师在引导中仍注意了激发、鼓励,激励性活动内容贯彻始终,如:谁都有机会,要想学习好,首先合作好,一人努力,全队开心。采取了点拨与促进互动的一系列措施,让课堂达到了最佳的效果。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和方法。
2、通过化学方程式中物质间的质量比,初步理解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和量的关系。
3、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
【教学难点】物质之间量的关系
【教学过程】
激趣视频导入:(展示“神舟五号”升空场面),神舟五号用长征系列火箭发射升空时,若火箭燃料是液氢,助燃剂是液氧,当火箭被点火时会发生什么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
尝试解答:若你是火箭推进器设计师,当确定升空的火箭需要液氢100kg时,你会在火箭助燃剂仓中填充多少kg的液氧来满足这些液氢完全燃烧?
点评:
用具体的情景素材提出问题,能使学生体验到知识与几技能的实用性。
讨论:请说说你的解题依据。你的解题过程是怎样的?把它表达(写)出来,你觉得你的表达方式体现了你的思维过程吗?
点评:
通过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过渡到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学生易接受。
板书: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阅读对比:如何完整地表达你的解题过程?阅读教科书P99 例题1   你发现你的解题思路、过程与“例题1”一样吗?欠缺的有哪些地方?请你将解题过程按“例题2”的格式书写出来。
分组讨论:在组内交流,改正过程与格式。
设疑:你清楚了解题步骤,是否就能将题目解答正确呢?在书写步骤之前应将重点放在什么地方?如何做到?
(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
辨析改错:中国登山协会为纪念我国首次攀登珠穆朗玛峰成功50周年,再次组织攀登珠峰活动。阿旺扎西等一行登山运动员于2003年5月21日13:40成功登顶。假如每名运动员冲顶时消耗自带的液氧4.8kg。求:若这些氧气用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需要多少kg高锰酸钾?
解:制取4.8 kg O2需要完全分解x kgKMnO4 。
   KMnO4=== K2MnO4 + MnO2 + O2↑
158                   32
   xkg                  4.8
36     32
                  xkg    4.8
           x=79
答:需要79kg高锰酸钾
组际竞赛:看谁找得错误处多、快、准、更正得快。
点评:
此处用一个有多处错误的例题出现在学生的面前,能起到强烈的对比作用,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思考讨论:登山运动员能用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氧气吗?说明理由。
练习与交流:某地工业电解铝厂,利用氧化铝制取单质铝的化学方程式为:
2Al2O3 4Al + 3O2↑,电解10t Al2O3最多可生产多少t铝?同时产生多少t O2?
学生小结:请你谈一谈学完本课题后你有什么收获或启示?
练习及评价:自评:教科书P100 习题1、2、3、7
拓展与创新:
1、已知锌、镁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Mg+H2SO4=MgSO4+H2↑,相同质量的锌和镁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质量比是多少?(思考:从中你发现什么规律了吗)
2、饲养观赏鱼,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增进人们对生活的热爱。空运观赏鱼,必须密封。为了解决鱼的吸氧问题,可在水中加入过氧化钙(化学式:CaO2),它在水中的反应是:2CaO2 + 2H2O = 2Ca(OH)2 + O2↑。一位养鱼爱好者欲测定所用过的过氧化钙样品中过氧化钙的质量分数,做了如下实验:称取样品2.0g,加到足量的水中,生成了0.224L氧气(O2的密度:1.43g/L)。试计算:①所用样品中过氧化钙的质量。②样品中过氧化钙占样品质量的百分数(即样品纯度)。
 点评:
知识拓展,能延伸学习知识的范围,进一步巩固新知识。

总评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是学生学习了“化学方程式”后,具体感受到它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和作用的重要一课。本节课的设计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
1.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入手,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不论是引入,还是例题习题的选择,都创设了具体的真实情景,增强了学生利用化学方程式解决计算问题的欲望。
2.注重学生学习知识的层次性和发展性。在教学设计中采用了观察对比法,让学生先观察例题的计算步骤,然后自己动手实践,再对比交流,将感知上升为理论。特别是设计了一个辨析与改错环节,更是让学生加深了印象,产生了反思与冲击,促进了学生的自我评价。
第五单元   测试题
一、我会选
1、下列现象可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10g水受热变成10g水蒸气   B、50ml水加入50ml酒精,总体积约为100 ml
C、5g蔗糖溶于95g水中,总质量为100g     
  D、纸在空气中燃烧后化为灰烬,灰烬质量比纸的质量小。
2、在化学反应前后,粒子总数可能改变的是(   )
A、质子          B、原子               C、电子         D、分子
3、某固体混合物内含有A、B、C三种物质各10g,将其充分反应后,B消耗完全,C的质量增加了8g,生成了4D,则参加化学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是(     )
   A、5 :1         B、 1 :5           C、6 :5       D、5 :6
4、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础是(     )
A、化学方程式表示了一种化学反应的过程。
B、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C、化学方程式表示了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
D、化学方程式中,各反应物的质量比等于各生成物的质量比。
5、在反应A+2B=C+2D中,9.8gA与8gB完全反应,生成14.2gC,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生成D1.8g                   B、质量比为49∶40∶71∶18
C、生成D7.2g                   D、相对分子质量比98∶80∶142∶36
6、镁在氧气中燃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0gMg与6gO2反应生成16gMgO    B、6gMg与10gO2反应生成16gMgO
C、8gMg与8gO2反应生成16gMgO     D、9.6gMg与6.4gO2反应生成16gMgO
7、A物质与B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合反应生成C,那么agA和bgB发生反应生成C的质量是(    )
A、一定等于(a+b)g   B、一定小于(a+b)g    C、一定大于(a+b)g    D、一定不大于(a+b)g
8、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成CuO、CO2和H2O三种物质,则碱式碳酸铜的组成是(   )
A、只含有碳、氢、氧元素     B、一定含有碳、氢、铜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可能含有铜元素  D、肯定含有碳、氢、氧、铜元素
9、化学方程式2H2+O2              2H2O的正确含义是(    )
A、氢原子和氧原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分子
B、2份质量的氢气和1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2份质量的水
C、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
D、氢元素和氧元素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元素
10、下列能正确表示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
 A、Fe+O2           FeO     B、3Fe+2O2              Fe3O4
C、4Fe+3O2           2Fe2O3        D、6Fe+4O2           2Fe3O4
11、化学方程式aC2H2+bO2                cH2O+dCO2则a、b、c、d等数之和为(     )
 A、15    B、14     C、13      D、10
12、在4A+5B=4C+6D反应中,已知34gA与80gB完全反应生成54gD,若已知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0,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68    B、34     C、17     D、51
13、在以下反应中,有一种元素从+2价变为0价的是(    )

A、  S+O2           SO2    B、  2Mg+O2      2MgO
C、CuO+H2           Cu+H2O      D、2H2O       2H2↑+O2↑
14、已知反应A+B=C+D且A与B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4∶3,若反应后生成C和D的质量共2.8g,则消耗的反应物B为(    )
 A、0.3g   B、0.9g    C、1.2g    D、1.6g
15、化学方程式CxHyOz+5O2=4CO2+4H2O,可知x、y、Z的值分别是(    )
    A、1、2、3   B、2、4、1   C、4、8、2    D、4、4、1
16、将20gH2、O2、N2的混合气体点燃,完全反应后生成18g水,则剩余气体不能是(    )
 A、N2和H2    B、O2和N2      C、2gN2      D、H2、O2和N2
17、某化工厂通过电解食盐(NaCl)水制取一些化学工业的基本原料,此反应的产物中不可能存在的物质是(     )
A.、氢氧化钠      B、硫酸        C、氢气          D、氯气
18、在天平两边托盘上的烧杯中,各放入质量相同的稀硫酸,调节天平至平衡,分别向两边烧杯中各加入5g镁和5g锌,镁和锌全部反应后,天平的指针(       )
A.偏向加锌的一边                      B.偏向加镁的一边
C.指针不偏转                          D.都有可能
19、在化学反应C+O2==CO2中,若生成m个CO2分子,则参加反应的氧原子的个数是(    )
A、.m              B、2m              C、m/2                 D、4m
20、加热8g高猛酸钾一段时间后,称得剩余固体质量是7.4g,那么剩余物是(      )
A.MnO2和K2MnO4              B.K2MnO4
C.K MnO4和K2MnO4           D. MnO2、K2MnO4和K MnO4
二、我会填
21、TNT是一种烈性炸药,它爆炸时发生如下化学反应TNT+21O2=====28CO2+10H2O+6N2 则组成TNT的元素分别是               ,其原子个数比              。
22、一种火药中的硝酸铜燃烧时,可产生绿色火焰,发生的反应如下:2Cu(NO3)2====2CuO+O2↑+4X,其中X是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则X的化学式是            。
23、法医常用马氏试砷法来证明砒霜是否有毒。砒霜的主要成分是As2O3。用锌和式样混合在一起加稀盐酸(HCl),若式样中含有砒霜,则会发生反应,生成砷花氢(AsH3)、氯化锌和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4、上海天原化工厂以食盐和水为主要原料生产多种化工产品。
  (1)以食盐和水为反应物,经过电解制得Cl2、H2、NaOH三种物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氯气溶于水可生成次氯酸(HClO)和盐酸(HCl),该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        
  (3)氢气可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HCl),该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           
25、有些科学家预言未来最理想的燃料是绿色植物,即将植物的秸杆[只要成分是纤维素,化学式:(C6H10O5)n]在适当催化剂作用下与水作用生成葡萄糖。葡萄糖的化学式:C6H12O6。再将葡萄糖在一定条件下发酵转化为乙醇(C2H5OH)和CO2。用乙醇做燃料,在氧气中燃烧生成CO2和H2O。试写出第二、三步转化的化学方程式:(1)              (2)        
26、吗啡是我国明令禁止的毒品,其化学式是C17H19NO3,它由     种元素组成。毒品大麻的化学式是C21H30O2。查获的这一类毒品在空气中焚烧销毁。写出在空气中焚烧大麻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化学方程式:                     
27、有一种含有水的过氧化氢的样品10g,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完全分解得到氧气3.2g。求(1)含有水的过氧化氢中纯过氧化氢的质量  (2)求该样品中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
28、(1)工业上制取金属铝通常以Al2O3为原料在冰晶石(Na3AlF6)参与下发生如下反应
   2Al2O3                 2Al+3O2↑. 这个化学反应属于     反应(填化合或分解,下同).
(2)汽车行驶时由于电火花的作用,在汽缸里发生了一系列化学反应,其中有:
N2+O2       2NO   2NO+O2=2NO2 这两个反应都属于       反应
29、用纳米级的某种氧化物、做催化剂,使汽车尾气中的CO跟NO反应转化为两种气体,其中一种可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另一种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这两种气体是                           。写出CO和N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0、为了适应火车提速,沪宁线上原有的短轨已全部连接为超长轨。工作技术人员常用铝和氧化铁在高温条件反应生成氧化铝和铁来焊接铁轨间的缝隙,化学方程式是                           。
31、某化合物完全燃烧,需要4。8g氧气,同时只生成4。4gCO2和2。7gH2O,则该氧化物中含     种元素。
32、夏天的变色眼镜的玻璃片中含,见光分解为和,眼镜自动变暗。光线弱时,溴与银又化合生成溴化银,眼睛变亮。试写出化学方程式。见光                ,避光             。
三、我会答
33、在化学反应CuO+H2=====Cu+H2O中,它提供了那些信息?


34、(1)“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的质量比原反应物的质量小,说明质量守恒定律不是普遍规律”。这总说法对吗?为什么?
(2)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质量比原镁条的质量大。


35、为了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小可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反应前天平平衡,取下此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将其倾斜,使稀盐酸与大理石接触,待充分反应后,气球膨胀,再将装置放回天平左盘,小可同学却发现天平的指针向右偏转。请你分析这一现象是否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为什么?并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5题)  (36题)

36、张华同学设计如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把装有硫酸铜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将烧杯放在托盘天平上,用砝码平衡。取下烧杯并将其倾斜,使两种溶液混合反应,再把烧杯放在天平上,观察天平是否平衡。你认为上述实验设计是否严密?请说明理由。


37、小新用在空气中燃烧镁带的实验来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1)镁带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完全燃烧后,称量留下固体的质量比反应前镁带的质量还轻,联系实验过程分析,其原因可能有:                     ;                           
四、我会探究
38、下面是某科研小组对“蜡烛燃烧前后各物质质量之和会发生变化吗?”的问题进行实验探究的例子,他给出了实验探究的一般步骤。
1、 假设:①会发生变化 ②不2、 会发生变化
3、 收集、整理资料:(1)蜡烛燃烧需要氧气,4、 生成二氧化碳和水;(2)氧气、二氧化碳等为气体;(3)由(1)(2)可知实验必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5、 设计并进行实验:(1)将一支蜡烛放在集气瓶中,6、 塞上塞子,7、 称其质量为W1g;(2)将蜡烛点燃,8、 立即塞上塞子;(3)待蜡烛熄灭,9、 集气瓶冷却,10、 再称其质量为W2g。
11、 分析现象,12、 得出结论:(1)如果W1=W2,13、 则蜡烛燃烧前后物质的质量之和不14、 变。(2)如果W1≠W2,15、 则蜡烛燃烧前后物质的质量之和发生变化。
请模仿上例,对“液化石油气里含氢元素吗?”的问题进行实验探究。
五、我会计算
39、若将21。7g的氧化汞加热至完全分解后,冷却,称其剩余物质量为20。1g,则反应物中生成的氧气质量是多少?

40、张玲同学为测定汉白玉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称取5.55g研碎的汉白玉粉末,进行四次高温加热(杂质不参加反应)、冷却、称量剩余固体的重复操作。记录数据如下:
 
操作次序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剩余固体质量(g) 4.25 3.95 3.35 3.35 
请计算:
(1)完全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      g 
(2)求汉白玉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3)张玲同学为了其他研究需要,另取一定质量的汉白玉粉与镁粉混合。在空气中加热至反应完全(杂质不参加反应),测得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求汉白玉粉和镁粉的质量比。


第五单元   测试题  答案与提示
一、1、D    2、D    3、A    4、C    5、B    6、D    7、D    8、D
 9、B    10、B   11、C   12、C    13、C    14、C   15、C    
 16、D   17、B   18、A   19、B    20、D
二、21、C、 H、O、N  28:20:24:12  22、NO2
23、6Zn+As2S3+12HCl===2AsH3+6ZnCl2+3H2O
24、①2NaCl+2H2O===Cl2↑+H2↑+2NaOH  ②Cl2+H2O====HClO+HCl 

③H2+Cl2====2HCl 
25、C6H12O6====4C2H5OH+2CO2↑   C2H5OH+3O2=====2CO2+3H2O 
26、C、H、O、N
27、(1)6。8g (2)68% 
28、(1)分解 (2)化合
29、N2、CO2  2NO+2CO ==== N2+2CO2     30、4Al+2Fe2O3===  4Fe+2Al2O3  
31、C、H、O
32、2AgBr====Br2+2Ag                       Br2+2Ag====2AgBr
33、表明了反应物和生成物;表示了反应条件;表明了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表示了各物质的粒子个数比。
34、35、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使气球内气压增大,气球膨胀,气球所受向上的浮力增大,又因天平左盘的压力 减少,所以天平指针偏右。
36、不严密。氢氧化钠能跟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
37、(1) 2Mg+O2 ====2MgO  (2)生成的氧化镁以白烟的形式扩散到空气中;坩埚钳上附有氧化镁
38、一、假设含氢元素不含氢元素。二、收集、整理资料:(1)液化石油气可以在氧气中燃烧。(2)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3)氧气中不含氢元素,而水中含氢元素。三、设计并进行实验:点燃液化石油气,将一只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烧杯内壁是否有水珠产生。 四、分析现象,得出结论:(1)如果有水珠产生,证明会有H.。(2)如果没有水珠产生,证明不含有H.。
39、1。6g
40、(1)2.2g    (2)90.1%     (3) 5:3

新课程